欢迎来到淄博朗风电气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 手机版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英文版
服务热线:400-658-1009
产品应用News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淄博朗风电气有限公司

电话:0533-6282966 传真:0533-2857818 手机:13583358895 13589555805 地址:淄博市张店区昌国路鲁中五金机电城东区E09-11号

MCU加密技术分析

发布者:admin   发布日期:2016/9/11   点击次数:2762

因为MCU端的程序很容易被获取到,所以MCU端的程序和数据都是不安全的。最直接的加密防护,就是提升MCU的安全等级,让他变得坚不可摧。有些主控厂家意识到这一点,也推出了一些安全主控。但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MCU都不会去做安全防护,我们是无法左右MCU原厂的,只能在MCU之外做文章。上期提到的认证方案,之所以不是绝对安全的,就是因为认证成功与否,还是需要MCU端程序自己做判断,因此这一动作是可以被绕过的。

目前市场上公认的最安全加密方案就是算法移植方案。之所以说他是最安全的,有以下两个原因;第一,MCU端的程序有一部分被移植走了。比如MCU端存储了一个图像优化算法,我们把他移植到另一颗芯片中去运行,当MCU需要调用这个算法时,将参数传递过去,并从另一颗芯片取回运算结果,这样一来,即使MCU端程序被破解了,也不可能拿到所有程序,必须要破解另外一颗芯片,才能拼凑出全部程序,这是方案上的优越性。第二个原因,就是算法移植方案都是基于高安全等级的加密芯片实现的,保证存储到加密芯片内部的程序算法是不可被读出的。因为加密芯片都是基于特殊的硬件平台(比如智能卡平台)专门针对暴力软硬件破解做了很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,如识别到硬件攻击则启动自毁机制等,所以他的破解代价远远高于破解MCU,我们移植到加密芯片中的算法是非常安全的。其中凌科芯安的LKT系列加密芯片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产品。

但是算法移植方案也并不是完美的,毕竟很多用户产品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,从加密芯片中调用一个算法并获得运算结果,时间往往要比直接在MCU中运行多出很多。这样一来,算法移植方案就不再适合。此时,我们可以采用参数移植结合对比认证的方案。对比认证上期讲过,不再敷述。参数移植就是将MCU中的一部分参数移植到加密芯片中。在MCU程序运行的空闲期内,将关键参数从加密芯片端读回并解密,等待需要的时候再应用。这样就在牺牲一定安全强度的基础上,解决了实时性差的短板。同样也是很好的加密方案

上一篇文章:电气线路现场安装调试方法 下一篇文章:断路器选型原则